著名书法家李兆银先生的故乡在福建省连江县琯头镇塘头村,古称“龙城”。这里背靠青芝山,面朝闽江口,双龟锁口、五虎雄峙的山水滋养了李兆银先生的童年记忆。塘头村的历史如老屋门楣上的斑驳,沉淀着新中国成立后的变迁——从竹岐合作社到大队,再到如今的村委会。而李兆银先生的故事,便从这片土地开始。
李兆银先生父亲李太和是淮海战役的老兵,一本泛黄的“回乡转业建设军人证书”刻印着他从河南陈小楼到朝鲜战场的烽火岁月。他留下的不仅是13次作战、4次立功的荣光,更有一名军人坚韧的脊梁。李兆银先生7岁丧母,16岁失怙,与兄弟相依为命,做过村通讯员、制种员,最终执起画笔,以工艺美术谋生。那些年连江县的“十佳青年”称号,正是苦难磨出的微光。
2001年,李兆银先生厂远渡重洋赴美,却从未割断与故土的纽带。在纽约,他以毛笔为舟,将中国书法驶向西方——独创汉英书法,创办美国书画网,成立美国中国书法家协会。他把潘主兰、胡子为先生的教诲融进笔墨,化作古朴与潇洒并存的线条。如今,他作为海外华人书法家协会的联合会长,仍常忆塘头村:母亲无照片留存,他便凭记忆绘其遗容;父亲戎装半生荣获的证书成了老屋最珍贵的“家谱”。
龙城的水土给了他生命的底色,而纽约的多元让他书写文化的交融。若你问乡愁何寄?且看那青芝山的云雾,长门炮台的残砖,还有他笔下横跨太平洋的墨痕——一字一句,皆是故园。
纽约/张天谈 雨中花 撰稿